花60億美元 就能拿下整個比特幣區塊鏈網絡控制?

10月9日,加密貨幣領域資深專家 — 杜克大學金融學教授Campbell R. Harvey(坎貝爾·哈維)最新研究指,理論上僅需60億美元(相當於比特幣總市值的0.24%)的資金,便可對比特幣發起系統性攻擊,奪取比特幣區塊鏈網絡控制權。

60億美元用在哪裡

發動51%攻擊;控制單一區塊鏈網絡超過一半算力。

Harvey 教授研究指出,發動51%攻擊,攻擊者起碼需要46億美元來購置硬件設備,13.4億美元建設算力中心,每周花1.3億美元的電力成本,就能在一周內 “完成對比特幣區塊鏈網絡的51%算力的暫時控制” 。Harvey 教授強調,這不是「即時毀滅」,但足以動搖投資者信心,類似於傳統金融的「銀行擠兌」。

當攻擊者成功控制比特幣網絡超過51%的總算力(即執行所謂的「51%攻擊」),他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操控區塊鏈的運行,導致一系列嚴重後果。包括:

雙重支付

攻擊者可以重寫區塊鏈的歷史記錄,逆轉自己的交易。例如,他們可能先用比特幣購買商品或服務,待交易確認後,通過控制多數算力重新組織區塊鏈,取消該筆交易,將比特幣回撤「拿回」。

阻止交易確認

攻擊者可選擇性地拒絕確認某些交易(例如競爭對手的轉帳),導致特定用戶的交易長時間未被打包進區塊,從而敲詐用戶。

區塊鏈重組

攻擊者可以回滾數小時甚至數天的區塊鏈記錄(取決於攻擊持續時間和算力優勢),這會破壞網絡的「最終結算性」(finality),動搖用戶對比特幣「不可篡改」的信任。

經濟層面影響

51%攻擊實現的消息一旦公開,比特幣價格可能因恐慌性拋售而崩盤。

交易所可能因雙重支付而損失大量資金,尤其那些允許快速提現的平台。

機構投資者(如比特幣ETF持倉者)可能因價格波動和信任危機而撤資。

誠實礦工的區塊可能被惡意鏈取代,導致收益損失。長期看,礦工可能退出網絡,進一步集中算力,惡化安全性。

潛在危機面

目前前三大礦池(Foundry USA、AntPool、F2Pool)佔比約50-55%,若攻擊者聯合部分礦池,攻擊成本可能更低。

51%攻擊的後果包括雙重支付、價格暴跌、信任崩潰和生態分裂,可能對比特幣的市場和應用造成短期重創。

然而,攻擊的高成本、法律風險和社區的快速應對能力使其在現實中難以持續。這也提醒着比特幣算力分佈和網絡升級(如Taproot或未來PoW改進)。

原創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轉載,請註明出處:https://hkinfo.network/digital-asset/2025/11/868.html

讚! (0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