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南京大學(簡稱南大)正式宣布退出國際大學排名,不再向國際大學排名機構(如QS、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)提供相關數據。並明確表示不再將排名作為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的重要目標。同時,整頓留學生管理,取消“超國民待遇”,推動教育公平。經費轉向國內學生科研與教育投入。
該校自2022年起已逐步淡化國際排名,並在“十四五”規劃中明確相關改革方向。是中國高校在“雙一流”建設背景下,對國際評價體系進行反思的典型案例。
南大校方強調,這是為了避免“削足適履”,即不盲目追隨西方評價標準(如國際生比例、捐款數量等),而是聚焦中國國情下的內涵發展。
中國教育不再為“面子”買單
國際排名長期被詬病“重科研輕教學”“商業屬性過重”,部分高校為提升排名盲目擴招留學生或投入巨額資金。南大改革標誌著中國高等教育從“規模擴張”轉向“內涵發展”,注重學術實力而非虛名。
據瞭解,過去十年外籍留學生在中國高校的待遇堪稱“特權階層”。部分高校甚至為留學生配備三名學伴,宿舍條件遠超國內學生。
在獎學金方面,差距更為明顯。國內學生勤工儉學一年僅能拿5000-10000元,而外籍學生能享受10萬元的“全包式”補貼。
有211高校教師曾透露,留學生的試卷抄襲成風,有的連中文都說不好,卻靠改國籍輕鬆入學。
教育回歸公平與學術本質
內地,公眾普遍支持南大舉措,認為此舉打破“唯排名論”迷思,推動教育回歸公平與學術本質。
有網民評論認為,這是“不想按照他們那套標準來搞學校建設”,更符合中國教育實際。
也有網民稱“真正的一流大學無需排名證明。
原創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轉載,請註明出處:https://hkinfo.network/china/2025/16/839.html